2012年4月14日 星期六

遺忘之書:《堊觀》

《堊觀》由九個短篇分上下卷組成。每個故事最後都指向堊觀,一座站在堊地上「像寺又像觀」、燒毀之後再重建的建築。朱宥勳透過七組人物,描繪歷經創痛而失語失憶的畸零人。小說最後的兩個章節是文類轉入科幻的關鍵,雖是異軍但並不突起,反而鏈接平滑,可謂技巧高超。全書敘事流暢,故事新奇,是一本內容豐富也相當好看的小說。

可惜,部分強項也剛好是弱點。朱宥勳博學多聞,文學掌故瞭若指掌,大大充實了小說的趣味性與學術厚度--專業讀者可以到處挖到《堊觀》與前行作品甚至諸如大埔事件等時事的互文果實,小說中不斷釋出的論文注釋也是很有意思的設計,足供研究者大做文章。但面對如此高濃度的文字成品,素人讀者恐怕無法不誠惶誠恐。此外,〈今夜星光〉中,必須要做聖誕燈泡才能維持家計的將軍家庭也過分「與眾不同」。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將官何曾如此寒蹇?

儘管如此,《堊觀》充分展示了作者優秀的說故事能力。小說中那些莫可名狀無法言表的憂傷,以各種詭異的模式穿戴在人的身上,無所不在,卻處處留白。於是,所有痛苦的姿勢如在Hieronymus Bosch畫中,如此張揚又如此隱秘,截然無聲卻震耳欲聾。摘除了人物能夠強力表意的對話能力,朱宥勳以畫家之筆摹寫那些拒絕語言也被語言拒絕的行動肉塊,儼如自虛空中垂釣活物。然後,你的眼淚終究也要被垂釣上來,因著這樣佶屈聱牙的寬恕之語:「罷罷說燿妄偈,夥埠奭塌們的措。燿媛踉。我咎妄偈咯。」


中國時報開卷版2012/4/14 http://news.chinatimes.com/reading/11051303/112012041400092.html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