蕭條多年的出版市場,今年霜冷依舊。中文創作類入圍17本,翻譯類33本。總量未增,但中外比例明顯失衡。翻譯作品量多質美,語言與文采持續躍進。中文文學急速萎縮,質量皆蹇。兩者的反差令人扼腕。
▉中文創作,表現形式多元
今年,經過初選、複選晉入年終決選的中文書有個可喜的特色:形式多元。漫畫書《房間》(大辣)異軍突起,新人耳目。談音樂的《耳朵借我》與《尋聲記》(遠景)同時爬梳了文化與政治,豐富精彩。有以動物園為主題的《大動物園》(讀癮)和紅樓夢筆記書《微塵眾》(遠流),也有文類複雜、堪稱作者夏曼•藍波安上半場寫作小結的《大海浮夢》(聯經)。《浮光》走的是攝影書路線,與《大動物園》都是編輯精美、提供讀者強烈觸覺與視覺享受的圖文書。田威寧初試啼聲的《寧視》(聯經)文筆不凡,胡晴舫《懸浮》(麥田)也有老將風範。有趣的是,17本中文入圍書,小說類便有9本。得獎的5本,小說亦占了3本。台灣小說創作的供需及成果,或可窺見一斑。
然而,沒有中國大陸作品進入決選,是今年好書甄選的一大遺憾。2014年大陸作家的台灣出版,大多是舊作新刊或小品文類,例如莫言的《球狀閃電》(麥田)、王小波《銀河情人》(自由之丘)短篇小說集等。高爾泰的《草色連雲》(允晨)在台灣出了完整版,大不同於被政治過濾後的簡體「潔淨版」,雖沒入好書,仍可一讀。
事實上,不僅大陸創作在決審中付之闕如,香港作品,今年只有董啟章的《美德》(聯經)單槍入圍,但也成遺珠。最後脫穎而出的3本小說中,《女兒》延續了駱以軍一貫的書寫策略,以「虛構」敘事裂解出無限的故事可能,氣勢仍然驚人。王定國《誰在黑暗中眨眼睛》筆法俐落,以簡練文字書寫複雜人性毫無躓礙,節奏流暢,結構簡單卻蘊藏強大動能,是高明的極簡,讀來餘韻無窮。七年級的黃崇凱今年交出《黃色小說》,以各種性的爆發書寫悽惶人生:熱烈交纏的身體卻鳴奏著最深沈的寂寞。全書哀傷與幽默交響,蔚為奇觀。
幾十年來,小說一直有個奇妙現象:長篇由相關短篇拼接而成。往昔那種抵死纏綿、一條大河貫徹到底的長篇,因為厚重、因為巨細不捐,進到快節奏的今天,常常自動整形為明快的短篇拼接。《黃色小說》、《女兒》,甚至文類含混的《大海浮夢》,都有類似傾向。這或許也是短篇小說集在好書遴選上,逐漸能與長篇巨作並駕齊驅的重要原因之一?長篇與短篇的結構難度與強度,「做了一個接近的動作」。愛莉絲•孟若甚至以短篇小說王之姿,擊倒寫作文類多變、候選多年的瑪格麗特‧愛特伍,拿到諾貝爾,是個有意思的註解。
▉翻譯文學,題材多涉大時代
如同以往,此次入圍的翻譯作品,也以小說為主。唯三例外,是法文散文集《氣味》(木馬),以及兩本自傳:黑澤明的《蛤蟆的油》(麥田),以及《壞女孩遇上中國》(網路與書)。另一特殊晉級者,是日本漫畫家戶田誠二的《蟬世代》(臉譜),但戶田畫寫的,也屬小說文類中的極短篇。
近年台灣翻譯水準提升,很多譯者的作品讀來已經沒有文字隔閡感,甚至毫無外語的繞路質地。優秀的翻譯,儼如老幹發新枝,兼具老幹的古雅與新枝的靈動。樹雖同株,但已風韻繁複,更勝當初。《氣味》和《沙漏下的療養院》(聯文),便具備了翻譯者的匠心,僅僅是閱讀中文,已然賞心悅目。《罪囚645號》(麥田)中,諸多詩歌譯筆優美,彷彿新作。情節鋪陳含蓄,但戲劇張力十足的《家園》(漫步)譯來亦爽利好讀。整部《重生三部曲》(時報)的中文也是傑作。
值得一提的是,遠流出版特別將《在地球的最後幾個晚上》的中國翻譯做了「台灣化」的處理,方便台灣讀者親和,更是出版界對台灣讀者一次最貼心的告白。唐•德里羅《身體藝術家》(寶瓶)原作優美,翻譯者亦「發奮譯書」,成果斐然。《父親的失樂園》(八旗)翻譯選字用心,譯注詳盡,可見專業執著。幽默風趣的《我答應》,成功呈現意象的奇突與精緻文句,也是一絕。事實上,成功達陣的翻譯,本身就是最好的行銷。從翻譯成果來看,台灣出版界顯然深諳箇中道理。
與中文小說偏向小情小調不同,本次翻譯作品多涉大時代,特別是戰爭。入圍的33本,就有《父親的失樂園》、《阿拉伯的勞倫斯》(八旗)、《德國人的村莊》(允晨)、《重生三部曲》、《罪囚645號》、《負重》(遠流)、《說謊者雅各》(遠流)、《我答應》、《壞女孩遇上中國》、《蛤蟆的油》全面或側面觸及戰爭,占總量的三分之一強。一方面,這或許說明了近年中文創作與政治技巧性擦邊之後,書市的隱性饑渴?另外一方面,也對比出中外創作者面對歷史時,態度明顯不同。香港大家董啟章今年以《美德》入圍。董啟章自《天工開物》開始,便以「行動」為作品主軸。這幾年,香港紛擾,董卻選擇遁入老莊,「覺得應該開放一種狀態,在小說裡包含截然不同的立場」(見韓麗珠專訪)。這是一個深具意義的表述,這樣的立場也清楚展示在《美德》中。
然而,立場不保證品質。偉大的戰爭故事不必然成為偉大的文學作品。孟若《太多幸福》沒有戰爭,只有日常;但專攻短篇的孟若,偏能把這個文類寫至絕美。《長頸鹿的脖子》臧否達爾文主義,書中教師以「物種」角度觀視學生,更是充滿德式冷幽默的神筆。
即使書市景氣冷凝,創作者的激情從來不減,網路寫作始終熱鬧非常。吃不飽且可能餓死的寫作者向來不吝傳布他們對文學的忠誠。然而,藝術細胞真的需要滋養……。
你愛文學嗎?請從買一本書開始。
回上一頁
2015年1月10日 星期六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