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年2月24日 星期日

左手散文,右手小說

家離水邊那麼近
作者:吳明益
出版:二魚出版社
定價:290元
類別:散文

睡眠的航線
作者:吳明益
出版:二魚出版社
定價:290元
類別:小說


 《家離水邊那麼近》與《睡眠的航線》都是吳明益的作品,書寫台灣,以散文與小說的形式。前者水平展開台灣東部的人文和地理,情感奔放,大開大闔;後者垂直梳理日治以來台灣歷史,把台灣人的身分認同經營得撲朔迷離,虛實難辨。都是好看的書,呈現的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敘述風情:前者對台灣土地意見頗多,理直氣壯語意鏗鏘;後者語氣懵懂婉轉曲折,巧妙地避開台灣定位只述不論。同一作者,兩種文類,大異其趣的認同視角──是研究者解剖吳明益台灣屬性的大好良機。

 散文裡的吳明益身影高大,聲音宏亮,擅長將所見所感訴諸文字,精確傳達所愛所憎。尤其令人讚嘆的是,書寫台灣,吳明益的語言就能「台灣」,幾幾乎沒有近來台灣作家普遍都有的文字陸化現象。即使偶有「作得了準」之類的異色字眼竄出來殺風景,比起部分把京片子當台灣腔來寫的作家,吳明益謹慎、高明許多。而帶點台式童趣的語句──「也不一定」──更在一大片道貌岸然的說理文字中,不時探頭。這四個從來不慍不火,絕對不跟人吵架的表述辭,緩和了吳明益少數幾次拔高的聲音,甚至使他的故事有了最自然可愛的台灣風味。文字純淨,加上張弛並置的口說韻律,是《家離水邊那麼近》可讀可親的關鍵。

 同樣值得一提的,是吳明益軟化/溶化生硬資料的文字功力。本書談各式各樣的水流、詳述其滄桑以及救贖的可能。吳明益雖然大量引用包括翻譯、文學、科學的資訊,卻沒有因此稀釋自己的文學濃度,也沒有造成敘述呆滯或矯飾。相反地,看似冰冷無味的紀錄,經過吳明益的文字中介,不但有滋有味起來,也強化了說理的客觀性與可信度。

 然而,這本散文最迷人處,還是褪去旁人觀點的赤裸書寫。走入隱湖、睡臥夜雨的廊下,或者用雙腳歌頌每一吋被自己熱愛著的土地…,被這樣溫柔對待的台灣,才能在文字中展現無比尊嚴。

 《睡眠的航線》其實是一本內容新鮮的小說,文字也維持了吳明益一貫的水準,精采而地道。故事主線之一,描寫台灣人三郎如何成為日本兵,又如何在變成中華民國國民之後,絕口不提日本經驗、卻靠著從日本人那裡學來的機電技術,在中華商場討生活;主線之二,則是敘述者「我」(三郎之子)的睡眠奇遇。作者很技巧地讓突然陷入睡眠奇境的「我」,在夢中逐一重演父親的日治生活。父親不肯說不敢講的國族經驗,奇蹟似地在兒子的意識中清楚倒帶。

 很棒的構想,非常大的格局。但是,作者顯然凡事認真,很努力地要把每一個枝節都寫得完滿。因此,小說成了一張沒有遠近(perspective)的構圖;在這張圖中,每一個人事物,都佔有極重要的地位,都擁有作者最大的注意和做工。於是,我們看到一隻也許根本不必出場的烏龜,被仔細描述它如何從海邊被撿回、又如何被拿來墊床腳達數年之久、如何固定不動又能維持生命,如何神奇地進入三郎父母的夢境,成為一個厲害的解夢者。

 我們還看到:為了讓敘述者「我」解開睡眠之謎,小說中的醫生完全不怕病人的腦袋打結,理論落落長、術語到處丟;然後,我們看到菩薩對於老愛打仗造成死亡的人類莫可奈何──其中,作者更奉獻了相當的篇幅談觀世音的譯音演變、觀世音可以幻化的39種「身」、觀世音擁有的至少31種以上的造型…。這些細節,放到散文裡一定艷光四射,不顯突兀;但對於張力、戲劇以及邏輯有不同(於散文)需求的小說而言,則是多餘的贅肉。不過,該書文字漂亮、故事特別,即使部份章節如同天外飛來,可讀性依然很高。讀者如果能夠掌握敘述主線、願意修改對小說的期待、可以容忍百科全書式的知識灌漿,《睡眠的航線》絕對值得收藏。

 《家離水邊那麼近》讓我們見證一名散文家的成熟;《睡眠的航線》則讓我們看到一名寫作者的小說潛力。收割散文,深耕小說,吳明益的文學未來必無可限量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