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間箭
Time’s Arrow
作者:馬丁‧艾米斯(Martin Amis)
譯者:何致和
出版:寶瓶文化公司
定價:260元
類別:小說
2007 中時開卷
《時間箭》的時間邏輯很簡單:凡事倒著走。因此,人必定越活越回去──可以死而復生可以恢復青春、病癒變回重症,熱戀轉成初見。救世的醫生把子彈裝回傷口,受傷的指頭被刀子一劃就完好無缺,虔誠的教徒莊重地從奉獻箱拿走金錢。世界顛倒而行,過去就是未來。
這樣的「倒行逆施」,竟意外擠壓出一個事實:救人與殺人,只是時間的「方向」問題。換個走向,殺人就變救人。時間的方向也決定因果,因果決定道德。順著A去是道德;與A反向便是罪惡。因此,任何道德標籤絕非永恆真理,也經不起「時間」的「反覆」考驗。於是,從死亡邊緣倒退嚕的老醫生陶德,開始從病床上康復、回復執業,開始不斷地把痊癒的患者弄成重病、不斷地剝削妓女金錢以便拿走她們的救命藥物…,把醫生的救人天職,執行得無比荒謬。然而,也只有這樣荒謬的納粹,才可能是個猶太救星──那些原本被陶德以醫學專業屠殺的猶太人,因他而重生而發達而讓德國同事妒恨。時間之箭讓良醫等同奸醫,強迫屠夫變成救星。時間之箭也刺穿歷史膿瘡,倒果為因地,幽默展演人類諸般醜行。
本書的敘事設計,是《時間箭》成功的關鍵。陶德倒走人生的怪誕趣味,建立在敘述者「我」的正走觀。「我」是住在陶德身體裡的一個極小分身。「我」有正走世界的邏輯與價值觀,會對倒走世界不以為然,甚至必須重新適應。但「我」無法影響陶德生活分毫,因為倒走的歷史不容更改。但是,沒有「我」的解說,倒走世界對正走的讀者將只是一坨謎團。倒走的不正不常,也必須透過又正又常的「我」來對比。所以,沒有「我」,就沒有陶德,時間之箭就永無搞怪之可能。
「我」在小說中不可或缺的地位,暴露了人類「認知」的局限。沒有「已知」當橋樑,「未知」有沒有可能變「已知」?沒有「我」以我們能懂的語法敘述,我們有沒有可能了解全書?從這裡,聰明的讀者也許已經發現《時間箭》的破綻:在那個一切反轉、對話從最後一句開始的世界裡,竟然沒有一個人的語言,是從最後一個字說回第一個字的!「你好嗎?」並沒有變成「?嗎好你」。時間之箭顛倒眾生,終究無法摧折既成世界的語言霸權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